导语
汝窑为什么能引起人们这么高的关注度,成为宋瓷收藏的最高境界?它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李苦禅先生曾如是写道。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汝窑和汝瓷一直没有离开过公众视线。时间回到2017年秋,全球艺术品拍卖的焦点投向亚洲重镇香港,香港苏富比“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专场于这一年10月3日上午10:20准时举槌,其中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虽显示估价待询,但场外已纷纷预测破亿,果不其然,现场人声鼎沸,经过多方激烈竞价,最终以2.6亿港元刷新当时的宋瓷拍卖纪录!如今,在流通市场出现高质量的汝官窑器可以说一器难求。汝窑为什么能引起人们这么高的关注度,成为宋瓷收藏的最高境界?它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又有哪些特征及艺术价值呢?
汝窑的历史与特征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内及村南河旁台地。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其釉色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陶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汝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进行大量仿烧,但鲜有乱其真者。其二为民窑,在今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的一部分。后者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烧瓷历史比耀州晚,属耀州窑系。
2017年10月3日上午,苏富比香港2017秋拍“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15件精品上拍。其中,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咨询价形式上拍,8000万港币起拍,经过多次激烈竞价,最终以2.6亿港币落槌
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征的汝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01
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02
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橘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其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产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03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汝窑青瓷水仙盆 赵艳林 仿制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王培园 仿制
04
器型
汝窑器有瓶、樽、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以及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于河南),暗花双鱼盘(藏于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比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蔡丙”“宁”则见于小碟与洗上。器型则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另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05
开片纹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儿。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橘皮釉、冰片釉、茶叶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的发掘与探究
清凉寺窑址据说最早是由来到此地的日本人发现的。有传日军侵华占领期间,一些诡异的日本人就来这里搜集瓷片。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陈万里等根据宋代文献中记载的汝州的地理范围,曾经来宝丰考察,回京后撰写了《汝窑之我见》一文,但未找到汝窑窑址。
汝窑素烧盘
1960年代,陶瓷专家叶喆民、冯先铭对宝丰进行考察,也未发现“典型”的汝窑瓷片。“文革”期间,对汝窑的寻找和考察基本中断。
1977年,叶喆民再次对宝丰进行考察,在清凉寺河沟中发现大量瓷片堆积层,其中寻找到一片至关重要的“典型汝窑”瓷片,该瓷片经检验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汝窑成分相同,但这个重要发现未引起广泛重视。
1985至1986年,叶喆民在参加“中国古陶瓷研究年会”“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演讲”等活动时,再次发表宝丰地区发现的瓷片与馆藏汝窑非常类似的观点,引起广泛讨论。几乎与此同时,一群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徒步沿清凉寺到段店进行考察,10多公里范围内竟发现有数十座窑址,但并未发现汝窑遗址的任何线索。
学术考古的线索几乎陷入停顿,阴差阳错,另一条貌似不经意的来自民间的发现,却悄然揭开了汝窑的神秘面纱。1985年,当地陶瓷厂工人王留现听说附近村民无意中挖出一件瓷器,赶去查看,原来是一只盘子(洗),这个盘子有着奇怪的釉色,王当即拿出600块钱买下盘子,并拿到上海博物馆与馆藏汝窑对照鉴别,之后馆方劝说王将该盘子捐献给政府。
1987年5月,上海博物馆依据他们在清凉寺采集到的同传世汝窑器完全相同的46块碎瓷片,和王留现捐献的汝瓷洗,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汝窑窑址就在今天的宝丰县,此举引起轰动。再次中断的考察线索,被民间无意的发现给续上了。
1987至198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县清凉寺村进行持续挖掘,挖掘出大量可修复的瓷片,但这些瓷片仍为民窑瓷片,不是“典型汝窑”瓷片。本以为结合前期的发现,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这次一定能找到汝窑的烧造区,可事与愿违,费了两年的周折之后,仍无所获,寻找再次停滞,这一停,就是整整10年。
汝窑瓷片
汝窑瓷片
1998年,考古队再次开始了挖掘。与此同时,清凉寺一个村民在家挖地窖,挖出了一些瓷片,报告了考古队。考古队获得许可后,在村子的便道和院内进行了试探性挖掘,在不到70平方米的区域内,挖掘出数千片天青釉汝窑碎片,可以复原的器物20余件,瓷片堆积层厚达10厘米且全部是天青釉瓷片,瓷片性质单一纯正,同时还有匣子、支钉、垫圈、试火片等烧制工具出土。可以想见,考古队员们当时何等欣喜若狂,尘封了700年的秘密即将由他们揭开。
2000年6月,经过搬迁村民和大规模挖掘,汝窑的烧造区终于拨开泥土见世人,共发掘窑炉15座、作坊2座、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探定面积为15万平方米,几乎囊括了整个清凉寺村,发掘出来的瓷片,无论釉色、器形和烧造方式均能和馆藏汝窑相对应。这一发现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01年和2002年又进行了两次发掘,涉及面积300平方米,清理出5座椭圆形窑炉、24个灰坑等遗迹。至此,汝窑中心烧造区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9月,《宝丰清凉寺汝瓷》一书出版,为系统了解和研究汝官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窑炉遗迹
灰坑、水井遗迹
中国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
2011年至2014年,为配合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汝窑中心烧造区周边区进行了4次发掘,共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现一块重约100公斤的矩形玛瑙石,发掘出的主要遗迹有窑炉、作坊、澄泥池水井和灰坑等,出土遗物以素烧器为主。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和2016年,考古发掘位于汝窑中心烧造区北部,涉及面积100多平方米。发掘出保存较好的椭圆形窑炉4座,由于地层叠压关系简单,出土遗物不多,年代尚未确定,与汝窑汝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考古研究。重要的是,这些素烧器的不少器形在御用汝瓷成品中见所未见。除此之外,在汝窑中心烧造区的南部还发现了“类汝瓷”和明代窑炉,进一步丰富了清凉寺窑、清凉寺汝官窑的研究内涵。这一成果入选了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汝窑的文化与价值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有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末,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釉屋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叩声如磬,釉面有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
明代学者高濂在其《燕闲清赏笺》中对自藏汝瓷和整个汝瓷进行了评价: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针,余藏一蒲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圆处密排挣针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咀若笔帽,仅二寸,直塑向天,壶口径四寸许,上加罩盖,腹大经尺,制亦奇矣,又见碟子大小数杖,圆浅瓮腹,磬口、釉足,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郑香利 仿制
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宋延宾 仿制
汝窑刻花龙纹瓷盒 杜普选 仿制
清代学者梁同书在其《古窑器考》一书中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难得。时唐即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存续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足见汝窑瓷器之珍贵。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5件,其中台北故宫藏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 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 )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之后,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更是创下5000万港元成交的天价。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 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青云破处”般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如今,也在各大知名拍卖场屡屡刷新宋瓷拍卖纪录。
图 / 李雪生、IC Photo、河南省宝丰县汝窑瓷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AUTHOR| 作 者
李雪生,江西赣州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陶瓷专业教师,致力于陶瓷设计与陶瓷装饰的研究。曾获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铜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全国生肖陶瓷大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