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汝窑七十年

2022-08-05来源:宝丰汝窑网3514人浏览过

image.png

    2000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古陶瓷学家叶喆民先生(前右)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后左)、刘伟(后右)在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察。

    “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青瓷窑场(见故宫博物院编《汝瓷雅集》前言)。”

    汝窑位居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自宋代以来,即有“汝窑为魁”之誉。明清亦然。宋代叶寘《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邓、唐、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明代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清代唐铨衡《文房肆考》载:“宋政和间,徽宗于京师置窑烧造曰官窑。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文色上白而薄如纸者,颇亚于汝,其价亦然”。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为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故名。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被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汝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汝窑的发现与发掘

    汝窑盛名于天下。然而其窑址在发现之前,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因宋金战乱,皇室南迁,汝瓷工艺失传,文献记载不详,其窑址遂尘封于历史之中,汝窑窑址之谜一直困扰着古陶瓷研究人员。

    为解开汝窑的神秘面纱,195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赴河南进行窑址调查,最早发现宝丰县清凉寺瓷窑遗址。1956年,洛阳专署为配合临汝县(今汝州市)修建水库工程,派一个文物工作组调查了汝河北岸的米庙、玉皇沟、窑院、乔沟、孟庄和汝河南岸的严和店等窑址。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了配合农村水利建设,派人调查了临汝县(今汝州市)严和店和大峪店两个窑区的9处窑址,并试掘了严和店大堰头窑址。三次考古调查,共发现了12处瓷窑遗址,为研究汝窑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1964年3月,故宫博物院再派工作组到河南临汝(今汝州市)、禹县(今禹州市)复查汝窑、钧窑遗址,对汝窑和钧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和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对遍布河南全境的上百处古窑址进行了全面调查,但当时考察汝窑址的重点主要放在了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故多次寻访无果。1977年,为了编写《中国陶瓷史》,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和叶喆民先生再次到河南调查古窑址时,叶喆民先生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采集1片“汝窑”天青釉残片,后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演仪化验,其结果与周仁先生20年前对故宫所藏汝窑盘的化验数据基本相符。1985年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已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的叶喆民先生,发表了题为《钧汝二窑摭遗》的论文。明确指出在宝丰青龙寺(清凉寺)所得天青釉残片,“虽是吉光片羽,然而联系文献看来,未必不是寻觅汝窑窑址的一条有力线索”。1986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年会,当时在宝丰县陶瓷厂工作的王留现同志,还在与会期间向部分参会专家展示了一件宝丰清凉寺村民在犁地时发现的天青釉瓷盘。并在向大会提交的《试论宝丰窑的历史成就和与汝窑的关系》论文中描述:“根据叶喆民同志1985年年会论文《钧汝二窑摭遗》中的资料,宝丰清凉寺天青釉残片的化验数据与周仁先生化验故宫馆藏汝瓷盘的成分基本一致,而且外观非常相似这一点,可以认为,这不仅从原料角度来说已找到了依据,而且从制作、烧成工艺来说也应当是相符的。”并说:“在宝丰民间藏瓷中,现有汝瓷器物,笔者就得一残汝瓷盘,满釉支烧,三钉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纹片,润之如玉,色稍有沉淀,可能为拣弃之物。”论文最后推论说:“史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其窑址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在宝丰的清凉寺瓷区内找到。”正是根据上述线索,与会的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副馆长回到上海后立即派人进行调查。调查共采集瓷片标本46件,窑具3件,并于1987年10月编辑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此书的出版,正式宣告了汝窑遗址之谜的揭开。

    1987年10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青云任领队,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试掘,出土了20多件器物,其中有7件是比较完整的御用汝瓷,遂将宝丰清凉寺瓷窑址确定为汝窑遗址。198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半世纪汝官窑之谜揭开——河南宝丰清凉寺为宋代官窑遗址》。消息传出,震惊中外陶瓷界,这一成果也被评为“七五”时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1987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94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改现名)先后进行了多达14次的考古发掘,是目前我省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瓷窑遗址。通过考古发掘,1987年确定为汝窑遗址,2000年找到了汝窑中心烧造区,2016年又出土了一批仿青铜器素烧器和所谓的“类汝瓷”瓷器,揭露出窑炉、作坊等相关制瓷遗迹多处,取得了中国陶瓷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全面认识汝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汝窑发掘的亲历者孙新民先生,将汝窑窑址的发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8年,即第一至第四次考古发掘。1987年第一次发掘确定了汝窑遗址。1988年秋和1989年春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100余件,但出土遗物均为民用瓷器。按照地形地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清凉寺窑址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第一、二、三区为民窑烧造区,即从清凉寺村南到韩庄村之间区域,面积约70万平方米;第四区域为汝窑烧造区,在原清凉寺村内区域,面积约4800平方米。

    1998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时隔9年后,由孙新民任领队再次对清凉寺窑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采集到御用汝瓷片150片之多,为确认汝窑烧造区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二阶段,1999年—2002年,即第五至第八次发掘,发掘地点集中在第四区域。1999年春,第五次勘探发掘,发现在宋代地层内几乎全是御用汝瓷,并出土了不同于以往匣钵、火照等窑具,从而确定了汝窑烧造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2000年6至10月,在宝丰县政府和大营镇的支持下,又搬迁了4户村民,拆迁面积1000多平方米,遂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发现烧制御用汝瓷的窑炉15座,以及作坊、澄泥池、釉料坑等重要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的汝窑瓷器,尤其是有些器类为传世品所未见。同年10月18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长徐苹芳、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副会长安金槐、朱伯谦,秘书长王莉英,以及耿宝昌、宋伯胤、赵青云等参加的汝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在宝丰县召开。与会专家在考察了窑址现场后一致认为:中外陶瓷界苦苦导觅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汝窑瓷器烧造区已经找到,这是中国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宝丰清凉寺汝窑发掘项目继1990年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再次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在此后的2001年和2002年,又连续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对汝窑中心烧造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个阶段:2011-2016年,即第九至第十四次发掘。主要为配合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展示馆建设,先后对汝窑中心烧造区又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素烧器和一批天青釉瓷器,可复原各类陶瓷器近千件,其中素烧器残片多达120万件,包括仿青铜器出戟瓶、瓜棱瓶、板沿洗、长方形盘、荷叶形盖等新造型。天青釉瓷器与汝窑瓷器类似,但釉面更光亮,玻璃质感强,玉质感不如汝瓷,胎质细腻坚实,胎色多为灰白,少有香灰胎。为与汝瓷区别,发掘者称之为“类汝瓷”,这批遗物的年代可能在汝窑停烧以后,时代约在宋金之间。总之,“类汝瓷”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汝窑遗址文化的内涵。

image.png

    2012年9月,作者(右二)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孙新民(前排左二)到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二、汝窑的收藏与拍卖

    在当今世界上,博物馆可谓数以千计,然而,收藏有宋代汝窑瓷器者,寥寥无几,只有2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由于汝窑瓷器存世稀少,显得弥足珍贵。目前,宋代汝窑瓷器存世究竟有多少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日渐清晰。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说法:一是据中国硅酸盐学会编,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载:“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瓷窑”。二是据汪庆正、范冬冬、周丽丽著,1987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汝窑的发现》载:“传世汝窑瓷器65件。”后有人把广东博物馆的1件汝窑椭圆形碟修复器按半件增加上,计称65件半。三是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编著,2008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宝丰清凉寺汝窑》载:“目前已知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约为74件”。四是2015年故宫博物院为庆祝90华诞,由故宫博物馆主办,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宝丰县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博物馆等协办在延禧宫举办了为期一年的《清淡含蓄---故宫传世汝窑瓷器展》和故宫博物院2015年汝窑学术研讨会。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了《汝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窑瓷器荟萃》图录,书中详细记述了存世汝窑瓷器的数量为91件。五是据2021年11月10日新华社客户端载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总工程师陈昀的《汝瓷一片值万贯》一文刊载:“目前,全世界宋代汝官窑瓷器共存有120件。”这是截至目前最新数据。不过,120件之数不仅包括了传世汝窑瓷器,还包括了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和蛮子营窖藏发现的部分汝窑瓷器。其中,收藏汝窑瓷器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为清宫旧藏。其次是北京故宫博物院19件,除了1件是1965年由收藏家张子厚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外,还有1件是新出土的汝窑标本资料,其余全部是清宫旧藏。国外收藏汝窑瓷器最多的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12件。大维德爵士去世后,这批藏品委托大英博物馆管理,大英博物馆原收藏汝窑瓷器5件,现共计17件。

image.png

    2015年11月,作者(右一)陪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右二)、王莉英(右四)、吕成龙(右三)参观“清淡含蓄—故宫传世汝窑瓷器展。”

    汝窑瓷器的拍卖,根据201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汝窑志》载,主要有8件。一是1940年5月28日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据传为当年末代皇帝溥仪带出清宫之物,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后不再流通。二是1970年2月24日伦敦苏富比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盆,最终由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后不再流通。三是1980年4月5日伦敦苏富比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由香港敏求精舍成员罗桂祥购得后捐赠给香港艺术馆收藏。四是纽约佳士得1992年12月3日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成交价154万美元拍出,由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买下,创下汝窑拍卖的新纪录。五是纽约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盘,口沿残损,经过火烧,以6万美元成交。目前为私人收藏。六是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拍卖的汝窑天青釉葵口洗,最终成交价2.0786亿港元,刷新当时中国宋代瓷器拍卖的最新记录。2012年4月8日人民日报以《盛世吉相——北宋汝窑瓷器天价成交记》为题进行了报道。七是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刷新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八是香港佳士得2018年11月24日拍卖的北宋汝窑天青茶盏。

    三、汝窑的推崇及复兴

    中国是陶瓷之国,汝窑系青瓷典范。北宋时期,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空前繁荣,百花争艳。大江南北,名窑迭起。现已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最为著名的是“五大名窑”。“五大名窑汝为魁”,在多次的国际汝窑拍卖会上都已得到证明。其实,文献记载也早已有之。宋代叶寘的《坦斋笔衡》、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清代唐铨衡的《文房肆考》等,都把汝窑列于宋代名窑之首。

    汝窑之所以为世人钟爱有加,不仅是因其形简,内敛含蓄,大美无言;其色雅,风过雨霁,云破天青;其质润,如冰似玉,婉若堆脂;其意远,晨星寥落,蝉翼婆娑。更是其中蕴涵着宋人卓绝的文化品位、淡远的审美境界和对生命的超然感悟。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论及文化绕不过宋代,谈及名窑,不能不提及宋徽宗赵佶。他喜好书画,信奉道教,崇尚天青,自诩“教主道君皇帝”。“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是他成就了一代历史名窑汝窑。宋徽宗在其《文会图》、《听琴图》上为汝窑留下了千古名作。人们对汝窑的评价,时至今日,在河南豫西一带还流传着“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的美誉。“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临汝县汝瓷厂的题词更是在河南瓷区广为传颂。

image.png

    2015年4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右一)在宝丰鉴赏现代汝瓷作品。

    汝窑在文学名著名诗名画中也多有涉及。如:四大名著《红楼梦》第3回、第27回、第40回三处提到汝窑瓷器。明代画家徐渭在其《墨芍药》画中题诗:“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清人陈浏《斗杯堂诗集》“汝窑托杯行”诗云:“汝窑天下无,此杯有盏托。玛瑙屑无釉,米色甚不恶,异纹蚓走泥,禹钧故相若,沙胎质颇粗,宋瓷之券约。古人重朴拙,制皿不贵薄,柴周去未远,元后无此作”。清代文人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搏埴。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毬无颜色。官哥配汝非汝铸,声价当时压定州”。

    更有甚者,清代乾隆皇帝对汝窑更是偏爱至痴迷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他曾为16处名窑瓷器题诗199首,其中咏汝窑的诗就有15首。錾刻在汝窑瓷器上的就有22件之多。如乾隆41年(1776)年丙申御题《汝窑粉青釉圆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元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43年(1778年)戊戌仲夏御题《汝窑粉青盘》:“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孽暴宁须议,完全已足奇。穆然陈绨几,独切水圆思”。汝窑就是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也多有褒奖。如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个情节,和坤弄了件汝窑献给皇帝,乾隆问价,纪晓岚说:“看一眼就值百两黄金”。总之,汝窑是文化,是品位,是尊贵身份的象征。汝窑是名窑,是青瓷,是各大窑业不可愈越的高峰。古往今来,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雅士,对汝窑无不推崇备至。

    据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江建新研究员的《明清官窑仿汝窑瓷器略论》载:“从北宋徐兢‘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之语出现,到清代雍、乾仿汝瓷,近十个世纪以来,关于汝窑汝瓷问题便一直倍受关注,人们普便认为北宋时期的汝窑是我国官窑制度的开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元朝景德镇设置的“浮梁瓷局”,明清两代御窑场,当是宋代官窑制度的延续,宋汝官窑不仅其制度被后世官窑继承,而且其产品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在明宣德官窑烧造活动中,出现了大量专门模仿汝窑瓷器的产品,且其仿烧之风到清代雍乾官窑又更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宣德帝追幕宋代汉文化传统的心态。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明代宣德仿汝釉蟋蟀罐、仿汝天青釉盘、仿汝釉鸡心碗、盉碗、棱花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明代宣德仿汝釉器有天青釉斗笠碗、撇口碗等。据故宫博物院崔婷《乾隆朝景德镇仿汝釉瓷器》载:“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清代景德镇御窑仿汝釉瓷器300多件,其中雍正朝73件,乾隆朝高达233件,嘉庆朝1件,道光朝4件。仿汝釉器物以高档陈设类和文房类用品居多,日用品盘、碗、碟、盅等较为少见”。“紫禁城内的佛堂、养心殿、昭仁殿、宁寿宫、景丽宫、御膳房、古董房、敬事房、漱芳斋、皇家御苑中圆明园、颐和园、热河烟波致爽殿、普陀宗乘之庙以及崇文门、圣化寺、泰山等近20处均有陈设使用仿汝釉瓷器的记录。”不过当时仿烧汝瓷并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是仿其釉和型制,而不得宋之神韵。无奈乾隆帝在品评鉴赏宋汝与仿汝器时发出“仿汝不胜汝”之叹。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曾说:“汝瓷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窑难度大很多”。因而,世人有“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这更是给汝官窑仿制烧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为向世界宣传中国古老灿烂的文明,周恩来总理在50年代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首先恢复汝窑和龙泉窑。”因此,于20世纪60年代,有关省市组织了攻关单位。河南省选出了由陶瓷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有李国桢、冯先铭、叶喆民、耿宝昌、汪庆正等。现代人仿烧汝窑,以临汝县(今汝州市)为最早。该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有汝瓷厂,集中技术人员攻关仿烧汝瓷,但限于当时对北宋汝窑还缺乏认识,仅仿烧出豆绿色瓷器,即《中国陶瓷史》中记述的‘临汝窑青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的临汝县汝瓷厂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天蓝色和天青色瓷器。1987年宝丰清凉寺窑址被确定为汝窑后,与宝丰相近的汝州、宝丰等地窑工群起仿烧。截至目前,平顶山市拥有汝瓷研发、生产、销售企业400余家,年产值将近达20亿元。其中汝州300余家,年产值10亿多元;宝丰168家,年产值6.8亿元。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产量2000余万件(套),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的产、供、销相衔接的产业发展体系。宝丰、汝州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汝瓷之都、中国汝瓷文化之乡、中国汝窑古镇、全国最美汝瓷文化旅游名县等。近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汝窑陶瓷产业发展工作,将其列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努力推动陶瓷大市向陶瓷强市转变。设立了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发展中心,成立了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协会,同时还正在积极创建中国(平顶山)汝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让汝窑走向世界,让世界感知中国,让汝窑进入寻常人家。(作者系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郜现营)

    图文来源:新华网侵权联删


推荐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宝丰县汝窑瓷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豫ICP备16024672号-1 邮箱: bfxrcj@163.com
联系电话:0375-3366639
首页 汝瓷 大师 名窑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