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窑之汝窑

2019-01-15来源:吉州窑陶艺小镇511人浏览过

汝窑

古代文献上所说的“汝窑”系指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217.jpg

汝窑认定

汝窑遗址的认定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从1930年日本学者赴实地进行调查开始,经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先生和其他文物工作者、爱好者曾多次赴实地进行调查、考察。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先生曾在赴宝丰县清凉寺村窑址进行考察时,采集到一片与传世汝窑瓷器类似的瓷片标本。直至1986年,随着窑址调查采集资料的增多,人们才最终认定传世汝窑瓷器的烧造地点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自1987年至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对位于清凉寺村的汝窑遗址进行了12次考古发掘,获得大量瓷器、窑具等标本,揭露出窑炉、作坊等遗迹,找到了烧造御用瓷器的中心区,为全面认识汝窑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342.jpg

汝窑的成因

汝窑是宋徽宗在位期间烧造的瓷器,当时烧制这种青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的追求,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蹿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他大力推行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静为依归”、“清极遁世”,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青词、绿章,道教追求青色,台北故宫所藏的宋人书札中,有这种天青色的纸,是淡淡的一种蓝灰色,用来写道教的祈祷词。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其次,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也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艺术背景。宋朝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诗歌、歌赋、戏曲、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宋朝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李清照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人。宋代士大夫们入世做官、出世修仙,追求自然风雅的生活。欧阳修以山水酌酒,以醉眼观山水,在天地大化中寻找自由与永恒,与道为一、与天为徒、与天同乐,他曾说:“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这个追求的道理不仅仅代表了整个宋代文人的审美思想,而且对宋窑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346.jpg

汝窑的面貌

今日所见汝窑产品主要是盘、碗、瓶、洗、盏托之类,其釉色天青,淡青高雅、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上有细密开片,俗称“蟹爪纹”。曹昭《格古要论》曾形容它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的。”意思就是说汝器的颜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润,如果薄就更难得了。“蟹爪纹”开片形状也似鱼鳞,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汝窑的瓷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窑在制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裹足支烧”,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汝窑大多是素器,不带纹饰。带装饰纹的汝窑非常罕见,全世界现存两件,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另一件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位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洗,呈椭圆形,洗中间刻着两条相对的鱼,因为它的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不容易看清。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从文献记载看,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已有“近尤难得”之说,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则更为有限。根据故宫博物院最新统计,传世北宋汝窑瓷器仅有90多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含大维德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因此,汝窑瓷器以传世稀少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备受世人青睐。

汝窑瓷器欣赏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40.jpg

汝窑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43.jpg

北宋汝窑茶盏托 英国大英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020.jpg

汝窑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盘,宋,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

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
  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46_副本.jpg

汝窑天青釉圆洗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体施淡天青色釉,釉色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外底有三个细小如芝麻粒状的支烧钉痕,并有镌刻的“乙”字。
  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上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
  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50_副本.jpg

汝窑天青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cm,口径17.1cm,足径9.1cm。

盘撇口,浅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因采用“裹足支烧”,因此外底留有3个细小支钉痕。
  这件汝窑青瓷盘釉质莹润,其质感似丝绸般柔美。
  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使汝瓷成为宋代诸瓷之首,并一直受宠于宫中。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53.jpg

汝窑天青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底有5个细小支钉痕及楷书乾隆御题诗一首。诗曰:
  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
  这件汝窑碗造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称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55_副本.jpg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cm,口径18.5cm,足距16.9cm。

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器物外底。诗曰: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它应与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微信图片_20190115101658_副本.jpg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宋,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推荐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
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宝丰县汝窑瓷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豫ICP备16024672号-1 邮箱: bfxrcj@163.com
联系电话:0375-3366639
首页 汝瓷 大师 名窑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