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天青釉盘,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素雅美丽的天青色,搅动着古今中外多少瓷器爱好者的收藏梦。
穿越千年的烟雨,来到大宋,那是一个文化科技艺术空前繁盛的一个时代,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五大名窑也在这一时期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和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
汝窑天青釉圆洗,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爱汝窑的人来说,清凉寺是一个圣地。
但大多数心心念念想去清凉寺“朝圣”的收藏爱好者,即便到了汝窑博物馆附近,也看不到清凉寺的身影,只能勉强看到一个叫“清广寺”的小庙。
它的建筑很普通,一如朴实的农家,没有多余的装饰点缀,清寂的门楼和略显荒凉的寺院,让人容易误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村中小寺。
寺庙的不远处,有一块汝官窑遗址碑,如今的汝窑博物馆,就建在这块石碑旁,上面没有图文记载,寥寥几笔,便道出了它的历史价值。它的价值就在它身后的这片土地,千年以前,这里烟火缭绕,气象不凡,而今,是空旷的原野,无声地历数着沧海桑田。
文献记载,汝窑供御皇室,烧造极短,工艺精良,传世罕见。
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仅仅20多年的汝官窑旋即销声匿迹,成为历史疑案。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全貌
清凉寺窑址
汝瓷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烧造精良,它的御贡青瓷,为之后的制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南北方同时期其他窑口青瓷制品,被视为青瓷之典范。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修复残件
关于宝丰清凉寺汝窑的身前身后事,众说纷纭,一说,它始于徽宗年间,停于靖康之变。
另一说是宝丰清凉寺窑址始烧于宋初,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还有少许烧造,约停于元末。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依据目前考古资料,清凉寺窑约创烧于晚唐五代,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北宋中晚期是清凉寺烧造的鼎盛时期,白釉、青釉、黑釉、酱釉瓷和釉陶制品异彩纷呈,尤其是青釉瓷,不仅器形更加丰富,釉色及装饰手法也更为完美,为北宋晚期供御汝窑的烧造打下了基础。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从1987年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14次发掘,发现窑炉、釉作坊、过滤池等烧造设施,并出土大量汝窑瓷器标本,许多器型都是传世汝瓷中所未见的。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窑遗址考古发掘揭露的瓷片堆积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见过的。
这些出土汝窑器带着千年的历史沧桑,那些土沁、水沁、对釉面的侵蚀表现淋漓。那断口破碴处也将内部的胎土结构、呈色表现充分,为广大的汝瓷爱好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学习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北宋 汝窑火照插座和火照
清凉寺窑主要产品及装饰标本
北宋汝窑垫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北宋汝窑垫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北宋汝窑素烧长方盘(残)
北宋汝窑出戟瓶模具(残)
与同时期其他瓷窑相比,御用汝瓷显示出独特的生产工艺,即先素烧、再釉烧,且绝大多数器物都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汝窑成熟期使用椭圆形小型窑炉,一般是两窑并设,每窑装烧器物十件左右,以木材或炭做燃料;匣钵外多涂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不少器物采用模制成型,造型规整,胎体薄厚均匀。汝窑窑炉、窑具和模具之考究,更深刻地体现出其产品的特殊性和生产的官方背景。
汝窑博物馆中收藏的汝窑残件
“者般颜色”带给你的震撼,是一生一世的。
图文来源:中国有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