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摄协会员宣和窑采风
记者从宝丰县清凉寺宣和汝瓷文化传播公司了解到,该公司近日开通微信公众号“清凉寺宣和汝瓷”,标志着该公司深度溶入互联网+,触摸更广深的天地。
宣和汝瓷,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传承发展,弘扬创新,以复仿研制汝官窑瓷器而著称。该公司董事长、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占稳,潜心研究,开拓进取,其作品《弦纹尊》《莲瓣龙纹钵》等曾荣获金奖或其他多种奖项,堪称观赏、馈赠、收藏之佳作精品。
据宣和汝瓷王占稳介绍,他们开通微信公众号是赶趟溶入互联网+大潮,更好与各地的汝瓷爱好者互动,也能更好地宣传宝丰汝瓷文化、介绍该公司的新的器型及产品。王大师说,因为汝瓷,他在全国各地有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但因地理距离,阻隔了他们之间的及时勾通联系,使同行道友们的思路和技艺不能相互切磋,交流不畅,而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会向朋友及时传递新的信息,也会很快收到建议和意见,便于自己改进技艺。
宣和汝瓷公众号
王大师向记者介绍说,公众号开通伊始,他们公司会通过该公众号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以回馈微友和汝瓷爱好者,他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该微信公众号。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资料:汝瓷真正起源地——宝丰清凉寺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位于宝丰西20公里的大营镇清凉寺村,东经113°85′3〃,北纬33°52′8〃,海拔220米。窑址区地势平坦,东、西、北三面环山,在遗址东、西两侧有河流经过,西河在窑址北中部东折,与东河相汇穿过,被称为响浪河。现存遗址南至韩庄村南,北至清凉寺村中北部,长约1750米,宽300—550米,总面积119.5万平方米,重点保护面积43万平方米,特别保护区8075平方米。该处是宋、金、元代以来烧造历史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重要制瓷场地。据中央美术学院叶喆民教授撰文回忆(《汝官窑廿年考察纪实》—《中国陶瓷》1987年第6期):1977年调查时,“河沟两岸堆积窑具、残瓷高约一丈,断断续续长达三五百米之遥。其壮观为个人所到河南许多窑址中所仅见,堪与河北的曲阳定窑窑址堆积场面相媲美”。清凉寺汝官窑烧造区位于清凉寺瓷窑遗址的北部,即清凉寺村中部,面积约4800平方米。
清凉寺与“汝官窑”
清凉寺村位于大营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三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属浅山丘陵区。全村现有9个村民组2700口人,因村中有座“清凉寺”庙而得名。“清凉寺”又名“青龙寺”,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创建,曾于万历9年(1581年)和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清末遭兵灾,现仅存殿宇4间。该村是一个地理偏僻的乡间农村,既没有区位优势,交通也不便利,距宝丰县城20公里,距汝州市区30公里,距北宋时的都城开封府直线距离约160公里。附近只有小溪,距离沙河、汝河较远,靠水陆运输瓷器可能性不大,当年向外输出瓷器只有靠肩挑人扛。现在的清凉寺东临207国道,交通较往昔便利许多,但环境治理仍待时日。周围荒凉的山坡上没有几棵树,响浪河已成季节河,河沟里光秃秃地散步着碗口大的河卵石,早已不见当年流水湍急的场景。窑址附近十余个煤矿被国家强令关闭后,清凉寺村逐渐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但饮用水深达数十米,干旱时仍需到外村拉水,如果不是汝官窑遗址在该村被发现,连本县知道“清凉寺”这个村的人也不多。
汝官窑之所以能落户清凉寺,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凉寺村隶属于宝丰县,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东南连平顶山市,西南接鲁山县,西北与汝州市交界,北、东北与郏县毗邻。地处豫西伏牛山东麓的浅山区,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温气爽、冬旱少雪为特征。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769.6毫米。土壤为黄黏土质,适宜小麦、玉米、大豆、烟叶、花生等农业作物生长,这里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铝、磷、硫等矿藏均探明有可观的储量,尤其是制瓷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煤、紫砂陶土、耐火黏土、玛瑙、石英、长石等就地可取,且易于开采。清凉寺村周围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汝官窑址就座落在山谷河旁的谷地上。此地方圆15公里内盛产高岭土、方解石、“老头美”石,玛瑙石等20多种制瓷原料,能就地取材,原料充足。清凉寺村本村就产煤,村南是河南省西部优质主焦煤基地—韩庄煤矿。当时的响浪河清澈见底,四季不断,绵延数十里。清凉寺的制瓷历史悠久,到北宋烧瓷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涌现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天时、地利、人和,决定了清凉寺最终成为汝官窑窑址。这也充分体现了货出地道这一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为汝瓷的诞生、发展和成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记者 李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