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造型
汝窑是烧造青釉的瓷窑,属于耀州窑系,因成功烧造出天青釉,而被宫廷相中,专烧贡器,器形丰富,规格齐全。初期汝窑器形是仿越窑青瓷器(最大特征是撇足),仿越窑而精于、超于越窑。宋晚期还专门烧制仿三代青铜器的祭祀礼器如水仙盆、三足洗、尊、方壶等;还有荷花类装饰造型的各种器物如碗、盘、香炉;以及装饰龙纹的瓶、钵、器盖等。(也有仿汉代青铜的三足炉,仿唐代金银器的香炉)。
“汝瓷的造型都经过千锤百炼,做工非常规整”(《汝瓷的鉴定》朱立文),这是当时为皇宫专烧御瓷而集合当地最优秀窑工的结果,所以,汝窑不仅釉色美,而且器形优,冠绝天下,以最简练的线条、釉色表现出最美的内容。所以宫中“惟用汝器”(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个“惟”字表明了徽宗的艺术品味和汝窑齐全的品种。
传世汝瓷是汝窑烧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遗址考古发掘不仅有生活用器、陈列用器、文房用器,而且还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器(鸡、鸭、鹅,狗、马、羊等),还见有人物造型,以及一些缩小的盘、壶、瓶等袖珍玩器。并且一器多形(大英博物馆藏奁式炉口径23.8cm,北京故宫藏奁式炉口径18.0cm,本人手上奁式炉瓷片口径10.0cm),这些新器形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
汝窑釉面有独特的质感,其造型之丰富;器型之规整;釉色之莹润;比例之协调;开片之妙趣;曲线之优美,都做到了极致。其朴实无华与雅致高尚确非当时瓷窑可比的,所以它无愧于“汝窑为魁”的称号。
台北故宫北宋汝窑特展把两件原定为北宋汝窑器“三牺尊”、“奉华尊”,重新予以定名为“清仿钧釉三牺尊”和“清仿汝窑奉华尊”。我认为台北故宫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应当发扬。
二、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胎体特征
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轻薄,第二点胎色为香灰色,胎骨轻薄,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因而俗称“香灰胎”。第三点是汝瓷胎质细腻滋润,坚致紧密,被誉为“铜骨”。另外,接触过传世汝瓷的人常有“扣声如磬”的形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汝瓷胎的轻薄与致密。
三、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胎色
宋代汝窑瓷器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四、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釉色
钧窑瓷烧造是铜还原的最高峰,而汝窑瓷烧造是铁还原的最高峰(指宋代)。 所以“汝窑为魁”。 吕成龙在《试论汝窑的几个问题》:“淡天青色介于蓝、绿二色之间,绿色是一种充满静谧感的温和色彩,而蓝色则是带有神秘感的冷色,淡天青色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暖,是一种冷暖适中、优雅和谐的色调,这种色调体现了宋人所追求的色彩中的理想境界,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审美情趣。”所以朝庭“命汝州造青窑器”。(宋· 叶寘《坦斋笔衡》
汝窑施高铝低硅釉,属石灰釉,施釉薄而呈色均匀,釉色精光内含,温润如玉。而其他青窑瓷是低铝高硅釉,只有施厚釉才能呈青色,有玉质感。南宋官窑是石灰碱釉,需多次上釉才有玉质感,南宋龙泉窑更是如此。这是汝窑与其他瓷窑最大的不同点。
汝窑釉面有许多缩釉点及黑色杂点,缩釉点是胎釉中的水份形成的气泡蒸发所致。河南汝瓷研究专家袁海清专门研究气泡问题,他说:“针孔和棕眼是气泡从胎和釉层中逸出釉面后留下的痕迹,‘针孔’是末能在烧成时被流动的釉填补而有一定深度的细孔,‘棕眼’虽已被流动的釉填补,但仍末完全填平而留下浅浅的凹坑”。黑点是胎土淘洗不净。赵青云说:“梨皮、蟹爪、芝麻花”是汝窑器的一大特征,所指的就是这些现象。
汝窑的釉色是所有宋代各窑口中色彩最丰富的。它以“青”为主基调,天青、天蓝是最基本的色调,此外还有粉青、豆青、豆绿、月白,卵青、葱青、灰青、蟹青、米黄等(另还发现有茶叶沫釉标本)。同色之间还有色差,有浓淡之分。福建林俊在《汝窑遗珍》中专门对釉色的烧成温度与还原气氛作了详细的分析。
宋代汝窑瓷器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宋代汝窑瓷器,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五、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纹饰
在宋代汝窑瓷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六、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支钉
支烧模具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七、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煅烧特点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八、宋代汝窑瓷器鉴定特征:开片纹特征
开片配图
宋代汝窑瓷器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