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金钢钻”,却揽不来“瓷器活”,这一度让宝丰县城关镇居民孔永超很郁闷。
今年48岁的孔永超是孔家锔瓷的第四代传承人。2月22日,走进他的工作室,到处是琳琅满目、各色各样的手工艺品、陶瓷品。
工作台前,孔永超正熟练地操作着金钢钻、铁砧子、铁剪等工具,修复一只来自濮阳市网友寄来的茶杯,对裂缝、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扬锤敲锔......随着一道道工序的完成,原本破损的杯子被赋予“新生”。
“这只茶杯是我俩爱情的见证,碎了后很心疼,没想到还能修复,虽然不像当初那样完整,但我认为残缺也是一种美,我太高兴了,孔师傅谢谢你!”视频中,在濮阳市油田十八中工作的杨晓棋女士表示感谢。
杨晓棋告诉记者,杯子摔坏后她非常着急。在通过短视频了解到孔永超的锔瓷手艺后,便联系进行修复,于是有了这次感受非遗魅力的机会。
“真得感谢网络,让非遗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孔永超感慨地说,孔家锔瓷技艺是祖传的,是宝丰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祖辈们过去是挑着工具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锔锅,锔碗,锔大缸”,靠手艺勉强糊口。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修复的活计越来越少。
“这一手绝活,传了4代,可不能砸在我手里。”孔永超心里充满了担忧。
回想起这些年的坚守,孔永超顿感五味杂陈。为了不让祖传技艺失传,起初,他一边到全国各地瓷器交易市场、线上论坛等平台进行推介,一边不断加快自身“充电”,学习了金缮修复、玉器无痕修复等技艺,不断扩大修复范围。
这两年,正是嗅到了网络经济的商机,孔永超开起了工作室,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论坛、交流会等线上线下方式接单,订单量已经排到五月份。这些单子里面不乏有价值四五十万以上的名贵瓷器修复,更有山东、许昌、南阳等省市的瓷器交易市场等着他去“接盘”。
乘着互联网的春风,孔永超越干越有劲儿。“镇里也很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专门成立了保护小组,建设传承中心,大力支持各项传统技艺的发展,这让我吃下定心丸。”说话间,孔永超又熟练地拿起金钢钻、铁砧子、铁剪、锔瓷锤,打制铜钉,以蛋清、生石灰粉开始粘合,又一个破损的瓷器即将“重归于好”......
图文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