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汝窑资讯 汝窑鉴赏 汝窑工匠 汝瓷名窑 汝窑影视 招商服务 汝窑文化 联系我们

汝窑研究

五大官窑为什么是“汝窑为魁”?

发布时间:2016-09-04来源:

中国陶瓷历史久远,自汉晋以来,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名窑名瓷出现,到宋代更是南北名窑林立。文献记载,是时“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魁”。汝窑瓷器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它把传统的青釉系瓷器提升到了巅峰,对以后青釉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汝窑制品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雅静内蕴,釉质温润如玉,庄严大气,浑然天成,被世人视若拱璧。由于烧制时间较短、汝窑传世品甚少,南宋时期就有“近尤难得”之叹。汝窑创烧于北宋中晚期,盛于北宋晚期。唐宋时瓷窑大多以州定名,因汝窑窑址宝丰清凉寺宋时为汝州所辖,故名汝窑。北宋晚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故又称“汝官窑”。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为汝窑的发展时期。大观元年(1106年)经政和、重和、宣和五年(1123年)为汝窑的鼎盛时期(汝官窑期)。至宣和七年(1125)汝瓷步入衰败,到了宋钦宗的靖康之乱(1126年)金兵入侵中原,宋王朝被迫南迁,汝窑毁于一旦,南宋时已“近尤难得”。由于制汝瓷工艺复杂,烧成难度大,特别对汝瓷坯、釉原料的选料要求十分严格,配方及火候的要求十分考究。尤其对“窑变”过程的控制,更是汝瓷烧成的关键,每件施釉后入炉的半成品,在窑中所处位置的不同,止火“窑变”也就不同,一窑下来所得精品极少,可谓“制汝瓷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如此,汝瓷才有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赞誉。北宋之后,历代多有仿制,无论是南宋的官窑和哥窑,抑或清代的雍正和乾隆,尽管最后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但在模仿技术而言,却只能做到袭貌遗神的程度!

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常见的有浅灰、灰白和深灰三种,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俗称“香灰胎”。汝瓷的特征中最为独到的是其“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纯正天青釉色。汝窑瓷器施釉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薄釉,常见的釉色有粉青、卵青、月白,釉色莹润,有的呈现半透明状,乳浊感较强;另一种是厚釉或二次施釉,以天青釉为主,色泽过重的呈天蓝色,呈现出釉色凝厚,视如碧玉。釉层上的开片有蟹爪纹、冰裂纹、蝉翼纹、鱼鳞纹等。明代陶瓷大鉴赏家曹昭在其名著《格古要论》中曾言:“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附近有丰富的玛瑙矿,至今仍遗留着古代开矿井的巷道。在发掘汝窑的过程中,出土了不少石英和玛瑙原材料,玛瑙作为御用汝瓷釉中的一种成分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汝瓷的烧造工艺多采用裹足满釉支烧,支钉细小,有“芝麻钉”之说。汝瓷以“体轻巧,内含秀,香灰胎,玛瑙釉,芝麻钉,釉裹足,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典型特征雄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而荣得“雅冠天下”之美称。

目前汝瓷传世品不足百件,分别被北京、上海、台北及美、英、日等博物馆典藏。汝官瓷遗存精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1992年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北宋汝瓷盘,在纽约拍卖时,成交价达154万美元;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现场,汝窑葵花洗拍出2.79亿港元的天价记录。于是民间有了“清凉寺到段店,一日进万贯”、“汝瓷一件,胜过黄金百万”的美赞。难怪,历代帝王都把她视为至宝,艺术大师李苦禅挥毫写道:“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得尽善尽美也”。


相关资讯

精品汝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