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大江南北名窑四起,炉火映天。
五大名窑
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大江南北名窑四起,炉火映天。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中,定窑是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口。起初,定瓷以其晶莹玉润的釉色、千姿百态的纹饰,在北宋时期名震朝野。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定瓷在宫中突然失宠,“本朝以定窑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瓷”(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大约在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前后),汝窑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手捧谕旨,应运而生。
纵观中国陶瓷史,宋代以前的瓷器很少有落款的,即使到了名瓷辈出的宋代,也只有部分瓷器上写有底款。不像我们今天,很多瓷器产区的大师,不管自己在整个生产流程的参与程度,签字是必须的,有时候还会让技工帮助盖章。来,我们就一起梳理一下宋代汝窑瓷器的款识。
01
“甲、乙、丙……款”
顾名思义,
这种款识是以“甲”、“乙”,“丙”等编号落款。
这种编号有什么含义呢?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按照等级和用途来划分的。
比如,甲等汝瓷为祭天用,乙等汝瓷为摆设用,丙等汝瓷为宴请用,丁等汝瓷为日用。这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汝瓷天生就不会有日用器。“以苍璧礼天”就说明了汝瓷诞生的背景。
汝窑青瓷“甲”字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青瓷“丙”字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2
“奉华”款
奉华”其实就是南宋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的居所,很多写有“奉华”款的汝窑据说都是她的专用之物。到南宋汝窑已经“近尤难得”了,它的作用应该已经变身为收藏品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纸槌瓶,瓶底就刻有“奉华”两个字。乾隆皇帝曾对其爱不释手,时时把玩,还赋诗一首刻于瓶底: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这首诗探讨了汝窑瓷器的胎质、釉色以及支钉等专业问题,最后还不忘委婉地讽刺了一下宋徽宗因流连艺术而导致亡国成为阶下囚的历史。
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底款)
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03
“蔡”款
汝瓷中还有一种款识,只刻一个“蔡”字。 能够拥有皇家专享的汝窑瓷器的蔡氏,恐怕只有北宋徽宗时期的权臣蔡京了。当时官拜太师的蔡京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获得皇帝重赏的机会大于常人,因此大多数学者也都偏向于“蔡”指的就是蔡京。
汝窑青瓷“丙蔡”碟
汝窑青瓷“丙蔡”碟
蔡京和他的书法
04
“寿成殿皇后阁”款
最后,我们要跟您说的这种款识很少见,就是“寿成殿皇后阁”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只汝窑盘,盘底就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的宫殿名,所以这类款识一般被认为是宋代所刻。
05
画押”款
初步统计,目前全世界汝瓷成器馆藏存量不足百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1件。当年台北修建故宫时,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愿出全资赞助,但条件是台北博物院赠送其一只汝窑器。协议虽没达成,却亮出了汝瓷的身价:当时修建台北故宫耗资约合当今新台币60多亿元,一只汝瓷的价值竟高得如此惊人!
文章来源:汝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