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民窑兴起。宋建隆四年(963年)建清凉寺。《宋史》《食货志》载:“提辖京西阮冶王璟文奏‘汝州青岭镇(今宝丰县大营镇)产玛瑙’。”天圣元年至元丰八年(1023年~1085年),汝瓷烧制发展迅速。以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中心,南至鲁山梁洼镇段店,北至汝州市蟒川乡严和店,窑厂密布,窑烟四起。宝丰清凉寺汝窑一枝独秀,继承鲁山段店窑豆青偏天青的独特配釉方法和细小支钉的烧制工艺,创造了圈足支烧工艺,其釉色逐渐趋于纯天青色,产品精细轻巧,釉层厚度0.4~0.6毫米。清凉寺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釉色,受到了宫廷的重视。
北宋大观年间(1107年~1109年),宋徽宗因定窑瓷器有“芒”在宫中不便使用,遂在汝州(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设立官窑,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唯有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磁(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在泉县窑,皮颇粗厚”。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狻猊出香,并翠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
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宋?杜绾《石谱》载;“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彻(澈),少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德寿宫起居注》载:“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日,车驾过宫,恭请太上太后幸聚景园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就中间沈香单儿一只安顿。”继有“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节次如后。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盂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共十六件”。
宋?欧阳修《归田集》载:“柴氏色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脊,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卷八《无学点茶乞诗》载:“政和官焙来何处,君后晴窗欣共煮。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度。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中吸春露。”
宋?佚名《百宝总珍集》载:“汝窑土肪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值钱,今时押眼看价例。”“汝窑土脉滋媚,与高丽器物相类,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此物出北地。新窑,修内司自烧香。自后伪者皆是龙泉烧造者。”
金?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六《汝瓷酒尊》载:“秘色创尊形,中泓贮醁醽。缩肩潜螟蜓,蟠腹涨青宁。巧琢晴岚古,圆嗟碧玉荧。银杯犹羽化,风雨慎缄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