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李苦禅先生曾如是写道。作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汝窑和汝瓷一直没有离开过公众视线。时间回到2017年秋,全球艺术品拍卖的焦点投向亚洲重镇香港,香港苏富比“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专场于这一年10月3日上午10:20准时举槌,其中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虽显示估价待询,但场外已纷纷预测破亿,果不其然,现场人声鼎沸,经过多方激烈竞价,最终以2.6亿港元刷新当时的宋瓷拍卖纪录!如今,在流通市场出现高质量的汝官窑器可以说一器难求。汝窑为什么能引起人们这么高的关注度,成为宋瓷收藏的最高境界?它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又有哪些特征及艺术价值呢?
词,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瓷,始于上古,成于汉,臻于宋。
生活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当讲究的生活遇到春暖花开的三月,会碰撞出一个怎样浪漫唯美的春天?正是一年春好处,阳光明媚流泻,清风温柔拂面,水边新草绿叶,枝上含苞唤蝶……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而汝窑瓷器自创烧以来就以无以伦比的釉色和端庄典雅的造型冠绝群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汝窑的釉。
汝窑为所谓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定、钧诸窑齐名于世。唐宋时期盛行窑以州名,汝窑因位于北宋时期的汝州得名。关于汝窑的文献记载很多,从宋到清一直没有间断。北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有「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之语。当时人论当时事,历来为研究者所重。南宋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记载基本相同:「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周輝在《清波杂志》中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一书也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南宋为金人所迫暂居临安,南宋文人对北宋故都开封多有怀旧之情。上述虽为南宋人所记的北宋之事,但对于汝窑的记述真实可信,是研究汝窑的重要文献。
汝窑,是宋瓷中最受珍视的一种瓷器,缘于文献中对其的高度评价和供奉御用的官窑性质。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窑器有芒。」既然是禁中所用,就明确表明了汝窑器物有一些是供御用的。南宋人叶寘《垣斋笔衡》中记:「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表明宋朝当时的文人,在评论北方各地生产的青瓷器时,就已将汝窑列为魁首。可见对汝窑的珍视,至少在南宋时已然。明代以后在文人著作中常常将宋代的许多窑汇集一起点评、记录,在这些著作中汝窑一向名列前茅。明后期逐渐形成了宋代名窑的说法,汝窑也一贯位居名窑前列。二十世纪最终形成的宋代五大名窑概念,通常将汝窑列为第一。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传世汝窑器以及出土实物极少,初步统计世界上百件有之,传世不足百件。 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清官旧藏十五件汝窑瓷器都是流传有序的。 通过对故宫旧藏宋汝窑瓷器在宫中原藏位置、器形、数量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 旧藏宋汝窑瓷器除收藏于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等处外,传世宋汝窑青瓷在宫中使用或收藏的地点均集中在宫中。由此可以看出清代帝王,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宋汝窑的重视程度。
历史文献所载有关汝窑,首见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有「汝洲新窑器」,《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洲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洲悉有之,汝洲为魁。」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云:「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唯用汝器。」南宋周輝《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十二世纪以来,传世品稀罕少见的汝窑瓷器是中国陶瓷研究所想要突破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堪称名窑迭出的时代,在众多瓷窑当中,汝窑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虽然自一九八六年汝窑遗址被确认以来,在汝窑瓷器研究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由于对有关汝窑瓷器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导致在收藏过程中屡屡上当受骗。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人们在汝窑瓷器研究、收藏方面的模糊认识。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经历代传承,时至宋代,南、北各地名窑林立,曾为宫廷烧造瓷器者见诸宋人文献记载,其名次是汝、官、哥、定、钧,并以「汝窑为魁」,且世上已约定俗成而称之为「名窑」。